文/顧運梅

要把握好0~3歲生長發育的關鍵期,尤其是爸媽個子不高的寶寶,更不能錯過這個階段喔。

媽媽們都希望自己的寶寶有健康的體魄、足夠的身高。根據寶寶身高增長規律的資料顯示,2~3歲時寶寶的身高與成年身高有密切的關係,也就是說2~3歲時個子明顯小於同齡寶寶,成年後身高有可能比較矮。

影響身高增長的因素

身高是個複雜的問題,首先遺傳因素占70%,其他包括營養、運動、環境和社會因素等占30%。先天遺傳無法改變,但透過後天營養、運動、作息、生活環境改善等因素的調整,身高是可以有一定範圍的改變。為了讓寶寶長得更高一點,爸爸媽媽應注意以下幾點:

營養影響大

營養物質是寶寶身高增長的「磚瓦」,理想的身高與合理的營養密不可分。

研究證實,蛋白質、鋅、鈣、磷、維生素A、碘對身高增長有明顯的作用。而另一些營養物質,如鐵、核黃素、維生素D則透過影響寶寶食欲和免疫功能,間接影響身高的增長。

蛋白質
蛋白質是寶寶生長發育的首要「建築材料」。動物的肌肉及內臟含有大量的蛋白質、脯氨酸,也含有骨骼形成和生長中有重要作用的膠原。豆類食品、乳製品、魚蝦、肉蛋類等蛋白質含量都很豐富。爸媽要注意寶寶飲食的多樣化,必須讓寶寶攝取足夠的蛋白質。


鋅是有助於寶寶身高生長的營養素。鋅的需求量不大,但是作用不小,能促進寶寶食欲;鋅缺乏直接影響骨細胞分化和增殖的基本過程;鋅對生長激素的合成也有重要作用。食物中麵粉類主食都含有鋅,另外,蘿蔔、牡蠣、肝臟和蛋類鋅含量也比較豐富。

鈣和磷
鈣、磷是體內含量最多的礦物質,是骨頭和牙齒重要的礦物成分。骨的鈣磷比幾乎是恆定的,若二者之一在體內的含量顯著變動時,另一個亦隨之改變,因此補充鈣和磷時需一起考慮。99%的鈣和80%的磷均存在於骨骼中,因此骨被譽為鈣庫。鈣促進體內某些酶的活動,參與神經肌肉的活動。食物中牛奶、蝦殼、動物骨髓含鈣豐富;肉、魚、乳製品、豆類和硬殼果等含磷豐富。


碘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,在人體內主要參加甲狀腺素的生成。甲狀腺素能促進神經系統的發育、組織的發育和分化、蛋白質合成。寶寶如果缺乏甲狀腺素,會對腦的發育造成嚴重影響,引起智力下降、聾啞、骨骼和生殖系統發育障礙而發生呆小病。海鹽和海產食品含碘豐富,是碘的良好來源。

維生素A和D
維生素A和維生素D,對軟骨中細胞的活性有重要作用。維生素D缺乏時,會造成骨礦物化不足,還可透過甲狀腺激素來影響身高增長。維生素A缺乏會使骨變短、變厚,維生素C缺乏會使骨細胞間質形成缺陷而變脆,這些都會影響骨的生長。

綠色蔬菜、紅黃色蔬菜及水果中有含胡蘿蔔素,可轉變為維生素A。動物肝臟、魚肝油、牛奶、蛋黃、肉類富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D。另外,爸媽多帶寶寶曬曬太陽,有利於鈣的吸收和轉化。

運動可幫助寶寶長高

6個月以內寶寶的運動,主要是爸媽幫助下的被動運動。7個月以上的寶寶已經有主動運動的能力,爸媽要根據寶寶運動發育的情況,積極地引導寶寶自己做運動,例如四肢的伸展運動、環繞運動,可訓練寶寶多多爬行;在寶寶的腿部力量足夠的時候,爸媽可以用手托住寶寶兩側腋窩,扶寶寶站立起來,此時寶寶就會借力頻頻跳躍兩腳,爸媽可因勢利導,幫助寶寶彈跳;稍大時可鼓勵寶寶多走路。

彈跳運動是1~3歲寶寶長高的首選運動項目。具體方法有:當寶寶到1歲多後,會自然行走了,多讓寶寶走路;同時爸媽引導寶寶學動物跳,如兔子跳、貓咪跳等,爸媽先作示範雙腳跳動,引導寶寶模仿;或爸媽拉著寶寶的手,讓寶寶借力向上跳。2歲以上的寶寶可以多進行戶外運動,多多來點彈跳運動、跳繩、短跑或者球類運動都是不錯的選擇,爸媽要耐心教寶寶運動技巧,最好能和寶寶一起運動,有利於寶寶長得更高。

另外,晚上睡覺前一小時進行規律性運動,效果也很好,運動後寶寶睡眠品質更高,有利於促進生長激素分泌。但訓練應該適度,以不疲勞為準,如果運動量偏重或過大,反而抑制生長激素分泌,影響身高。
  
生活作習要重視

良好的作息也有利於寶寶長高。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間是晚上22點到淩晨2點,晚上最好讓寶寶早點入睡,儘快進入高品質睡眠狀態。

心理因素對寶寶長高也有不容忽視的影響。精神神經系統異常會影響寶寶身高的生長,在缺乏安全感的環境裡,或寶寶受到其他的嚴重刺激,可能抑制腦垂體正常分泌生長激素,導致寶寶生長速度逐漸減慢。

另外,不要忘記慢性疾病的積極防治。長期性疾病如慢性肝炎、哮喘、心臟病、貧血等都可能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。骨骼的遺傳疾病,如軟骨發育不良等,也會使骨生長受限。如果是營養不良而長不高,可以靠補充營養來迎頭趕上,但如果是疾病造成的生長異常,就要及早就醫診療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elaniebib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